导读:暮霭中我们的车驶进了青海省会西宁。因格尔木的朋友经常来西宁,给推荐了一个他感觉不错的宾馆,在路上的时候就已经预定了。只是没想到好事多磨的这么难找,这都归罪于导航,因为导航里储存的还是老路线,让我们绕了

西巅之旅(十二):西宁—塔尔寺 暮霭中我们的车驶进了青海省会西宁。因格尔木的朋友经常来西宁,给推荐了一个他感觉不错的宾馆,在路上的时候就已经预定了。只是没想到好事多磨的这么难找,这都归罪于导航,因为导航里储存的还是老路线,让我们绕了好大圈才找到目的地。不过宾馆的满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是一个刚刚建成的五星级酒店,正在试营业,价格也就三星的价位。宾馆的所有设施都是崭新的,而且绝对顶配,躺在洁白炫目的大床上,舒展一下一天汽车的劳累,好舒服。
理一下思路,明天的最大目标是塔尔寺。这也是旅程中的最后一个景点了,明天,明天的此时我们不在北京的上空就应该在奔驰回家的路上了,睡个好觉吧,明天一早再去感受一次信仰的洗礼。
吃过早饭,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一早的游客可真是多啊,塔尔寺周边商铺林立,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神秘殿堂的外围充满了世俗的活色生香。
塔尔寺没我们来之前想象的大。想象的大,是因为塔尔寺被誉为布达拉宫的“母亲”,想母亲的“胸怀”得多大啊,其实所谓的大不是地域上的大,而是塔尔寺名气的大。
在布达拉宫的时候高反弄得气喘吁吁,光顾爬山了,也没听好讲解。这次我们不仅买了门票(塔尔寺参观是免费的,买的是三个大殿的门票),还花80元请了一个导游。这回得好好听听讲解。来这样的人文景观除了欣赏当地的建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它的文化。
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依山构筑,寺院殿宇相连,白塔林立。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黄教创始人宗咯巴大师的诞生之地,达赖和班禅便是师从于大师的两位得意弟子,所以,有塔尔寺是布达拉宫“母亲”之说。这里的一木一灵石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也各自拥有着一段段美丽而又神奇的故事。
在正殿里的佛像后面有一个菩提树,传说是宗喀巴的母亲每日在树下等待和盼望外出求经学习的儿子回来,后来世人为了纪念这颗树,就在树外面盖了一个塔,然后造了佛像,最后有了寺,所以塔尔寺的意思也就是先有塔再有寺,尔就是后来的意思。但是塔尔寺藏语中叫拱本,就是10万佛像的意思。而且塔尔寺还有三绝:壁画、堆绣、酥油花。
最让人叹服的是第三绝——酥油花。每年塔尔寺举办一次酥油花大赛,获胜的冠亚军作品就供奉在殿内,直到来年的大赛再换掉。作品均取材于佛经故事,是高约两米、长五六米的立体群雕作品。即使不知道材料和做法,这样精美的雕塑也已经让人赞赏了;更何况,这样的雕塑用的材料是熔点极低、在手上就会融化的酥油。据说,制作酥油花的僧人需要把手浸泡在冰水里降温,在手几乎被冻僵的情况下仍能巧夺天工的雕塑出精美作品,难度可见一斑。这些僧人大多会患有关节炎,感觉与宗教苦修的行为类似。作为一个没有信仰的无神论者,大概很难明白他们磨砺肉体来敬佛的感觉吧。除了塔尔寺三绝之外,藏传佛教的寺院还有几点给我印象很深。精美的建筑雕刻,华丽奢侈的佛像造型,甚至连寺庙的屋顶都是整个的铜镏金制成(大小金瓦殿),似乎信徒们把所有的财富都无以复加的奉献给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
上午游客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塔尔寺寺内是不允许拍摄的,就是外围你想拍摄也是镜头里满是人头,可是寺庙里磕长头的藏族老人却心无旁骛,五体投地,一心只为向佛表达自己的诚心。一壶白水、一串佛珠、一颗虔诚的心,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要知道,这种磕长头每次都是要以十万个为单位的,也就意味着这一磕就是至少几个月的时间。或许今生的清苦于他们而言都不算什么,修得来生的极乐才是圆满。抛开人世间一切的浮华和恩怨,我想,人生最高的境界或许就应如此简单吧。一边虔诚的藏民伏地磕长头,一边四方游客鳞次栉比,浮躁与沉稳、随意与虔诚、过客与信徒,在这里又是如此的和谐融洽。
无论怎样,塔尔寺确实无愧于它为藏民心中圣地的称号,即便对于我们这种对佛教班门弄斧的人来说,来到这里,也会有一种深深的震撼。我想,不光是因为这里面精雕细琢的建筑和浓厚西域风情的壁画,也不光是因为这里巧夺天工的酥油花,更重要的是,它震撼了人们心底的一种精神底线,在这里朝圣的每一个人,都用他们最单纯最圣洁的方式冲击着生活在繁华都市中,对物质欲望不断膨胀而精神世界极度贫乏的世间俗人。
一种信仰的力量,远远大于人们心中的一切欲望。有了它,你也可以一样简单而快乐。这就是塔尔寺告诉我的一切。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若涉及到侵权,请联系zhuayu123@hotmail.com